早期車型面臨淘汰
車企內外壓力重重
近日,有媒體報道,上千輛共享電動汽車被棄置在浙江省嘉興市境內。現場圖片顯示,被“淘汰”的共享電動汽車密集停放在田野之中,比廢棄的共享單車更“觸目驚心”。
與自行車分時租賃相比,汽車分時租賃行業門檻要高得多。但共享經濟的寒潮,卻不會“厚此薄彼”。近年來,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大批企業陷入運營困境,倒閉、破產,甚至退出市場。“至暗時刻”的陰影還未消退,新能源共享汽車“無處安放”的新聞,又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其未來的擔憂。
在上述“停車場”放置車輛的一家公司——環球車享嘉興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2017年進入嘉興市場,兩年投放近2000輛共享電動汽車,目前在用的約600余輛,其余全部在嘉興秀洲區的兩個田野停車場。停放在此的車輛均為準備處理的舊車。淘汰主要原因為車身損壞,或款型老舊導致使用率低下。
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用于分時租賃的新能源汽車一般為A00級純電動車型,部分由廠家專為分時租賃模式打造。和私家車的生命周期不同,用于分時租賃的電動汽車3年左右就要更新換代。如此看來,一些企業初期投放到市場的共享電動車型正面臨升級門檻。舊車處置、新車購入,顯然都會給企業帶來資金壓力。
企業的內部壓力顯而易見,外部行業氛圍也并不輕松。
2015年,在“共享”概念加持下,汽車分時租賃在國內逐漸火熱。加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支持,電動汽車成為我國分時租賃市場的主導車型。但一段時間過后,行業問題逐漸顯現。2017年3月10日,友友用車發布公告宣布停止運營。作為家倒下的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企業,友友用車表示:“之前簽署的投資款項未如期到位”。
2018年,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行業進入深度洗牌調整階段。大批企業,尤其是創業公司陷入了運營困境,甚至被迫退出市場。
重資產、重運營等問題早已顯現
“前車之鑒”給即將進入、或已經扎入該領域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創業公司相繼倒閉,反映出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發展的基本問題。”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分時租賃產業鏈較長,屬于重資產、重運營行業。企業在車輛采購、維修、保險、停車場地等方面支出龐大,但主要收入卻來自租賃費用,收入很難覆蓋成本。發展前景不明朗,投資商就可能不愿繼續投入。而創業公司主要靠融資支撐運營,就會導致一些公司資金鏈緊張,運營困難,拖欠用戶押金等情況。
倒下的汽車分時租賃公司往往獲取車輛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且在運營上有較大的安全風險。
以TOGO途歌為例,雖在2018年初才開始宣布投入新能源車型,不能算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的典型玩家,但業內人士指出,途歌此前采用的“分鐘計費、自助租車、隨地還車”模式的運營短板在早期就已經非常明顯。隨地還車,不但極大增大了運維難度,也增加了車輛盜損等安全隱患。
在發展后期,途歌也曾對共享電動汽車給予厚望。創始人王利峰曾表示:“途歌要利用電動車技術,基于數據調度邏輯和算法,對資產管理、用戶等進行分類,實現平臺管理,高效運營。”但成效顯然并不明顯。2018年末曾備受資本青睞的途歌,陷入押金難退、無車可用的境地。直至近日,“途歌押金維權案”才現尾音。
顯然,新能源加分時租賃,這條路也不是那么好走。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不僅是一種重資產、重運營模式,還時刻考驗著企業對相關產業鏈資源的整合能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師李魯苗認為,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尚處發展初期,新能源汽車單車價格仍偏高,且“樁”和“位”配套設施不完善。但分時租賃給車輛充電、停車提出了很高需求,“車、樁、位”必須實現合理匹配和運維管理,才能保障正常運行。受城市管理、土地規劃等因素影響,充電樁建設和運維、車輛人工調度、停車管理等資金需求較大,使得停車位和充電樁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布局不能滿足運營車輛的需求。
頭部平臺或再受資本青睞
一輪洗牌重置后,業內已對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盡管經歷了去年大量中小玩家倒閉的浪潮,但微公交、EVCARD、Gofun、盼達用車等企業還是經受住了市場“洗禮”,逐漸顯現出龍頭潛力。而且,滴滴、阿里等巨頭義無反顧加大投入,也從側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行業仍有較大市場空間。
《中國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9》顯示,進入2019年,在頭部平臺帶動下,分時租賃行業月活用戶和人均使用時長都重回增長。資本更加青睞經過市場驗證、運營模式成熟的企業。分時租賃行業在資本加持下度過了探索期,行業和資本趨于理性,開始聚焦于服務本身的優化。經過深度整合和經營優化后,頭部平臺有望再度受到資本青睞。
“新能源共享汽車目前前進步履確實略顯沉重。企業若能有效整合資源,尋找用戶使用頻率更高的場景,探索不同的運營方法、商業模式,同時在技術上進行提升,或許能在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的運營效率和盈利模式上獲得突破。”紀雪洪表示,畢竟,電動化和共享化的大勢不會改變。(■本報實習記者 趙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