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辦公環境真的好嗎?確實有好的一面,比如:
·高檔寫字樓寸土寸金,開放式辦公室能用小空間容納更多的員工;
·便于團隊間的溝通協作,開發創意;
·管理層級更加扁平化。
但隨著越來越多先行者的反饋,我覺得,開放式辦公未必適合所有的企業。
我的朋友這幾年在一創業公司混得不錯,最近也緊跟時代潮流,搬進了又新又潮的開放式辦公室。但他卻跟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他說感覺自己就像被老板硬生生扒光,只留下四角褲站在原地。
這話說得挺逗,但細細深思卻很貼切。
▲你喜歡哪種辦公環境?
試想一下,各位,如果你們團隊開會,會選擇在開放的公共區域還是封閉的小會議室?我想大多數會選擇后者。
就拿我們公司來說,我就經常看見有些團隊十幾個人寧愿站在一間6平方的小會議室開會,也不愿去旁邊空空如也、即舒服又敞亮的沙發區。
這是為什么?有兩個原因。
我們先從內部人員來看:
第一,并非所有員工都能適應這種大膽而新穎的辦公室。
比如大半輩子都待在封閉式、等級分明的辦公環境里的老員工,就很難適用這種平等的辦公室格局。
第二,所有工作都需要適當的隱私。
比如人力資源掌握的工資表,公關部與客戶溝通一些不宜公開的談判條件等等。
但開放式環境就像把所有秘密暴曬在陽光底下。
▲開放式辦公隱私更容易曝光
從外部環境來看,也有不容忽視的三個問題:
1、噪音影響。
要知道,開放式環境最大的問題就是噪音,有研究就發現,當一個人在工作過程中被打斷了3分鐘,他平均需要用23分鐘才能重新回到之前的工作狀態。
而實際工作中也并不需要時時刻刻與人互動,更需要的是長期醞釀的深度獨立思考。
2、視覺干擾。
有時你看到員工在敲鍵盤,其實不見得他就是在認真工作。因為在職場上,即便開放環境很安靜,但只要你的視線有人活動,都會產生視覺上的干擾,影響你的專注力。
3、病毒傳播。
根據研究,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工作的員工,比在獨立封閉空間中的員工,多請62%的病假。就是因為在病毒更容易在開放式的環境里傳播。
▲圖來源商業周刊/中文版
所以你看,Facebook、Google的辦公室雖然很酷很潮,但一個好的辦公空間并非取決于它的開放度,將人性的深度探究融入管理,也十分必要。
我們更要注重靈活與效率,更要結合實際,多樣化地滿足工作中的不同需求,讓空間發揮最大的辦公價值。比如:
1、根據工作性質來調整空間布局。
事實上,設計辦公空間時應該注意將封閉安靜與開放互動的需求結合起來,用半開放式來規劃布局也是一種選擇。
來過單仁資訊的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的職能體系跟銷售區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辦公環境。
我們為長期固定在辦公室的職能人員設計了寬敞的辦公區,便于小團隊作戰的區域;
而針對經常外出的銷售人員,我們則設計了小而緊密的辦公位置,目的就是加強競爭的緊迫感。
2、根據工作需求的不同來調整位置。
荷蘭有一家很聰明的企業,里面的每一個員工都沒有固定的辦公桌,而是根據每天不同的工作需求來選擇公司的任一辦公點。
比如今天需要創作,那就去一個充滿陽光的天井,明天約了客戶,那就去包廂,后天需要趕方案,那就找一個安靜的傳統辦公桌……
結果,這樣的設計讓2500名員工愉快共享了1000張辦公桌。
3、利用半開放的辦公環境,模糊傳統崗位的界限。
過去很多企業往往工廠和辦公區是分開的,藍領與白領之間界限明顯。
美國波音公司就曾將設計、業務、生產人員置于同一棟樓,把整個工廠被設計成一個大型開放的陳列室,讓工作人員可以在任何角度看到飛機。
比如,工程師團隊被置于中層的開放式辦公空間,可以通過透明降噪的墻壁對底層的生產線一覽無遺。
這樣一來,當生產問題出現時,能被所有人及時注意到并快速解決問題。所以融合辦公之后,本來制造一架波音737飛機的平均時間需要22天,現在只需11天,效率提高50%!
過去企業的辦公環境通常不注重人的變化需求,但在這個越來越依賴人的思考與創意的時代,辦公室是否能越來越符合人性,越來越彈性,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所以你能看到很多知名科技巨擘都將辦公室設計列為重點戰略計劃,那么你呢?對自己企業的辦公環境有何想法?
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