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下半年起,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百度等“巨頭”先后入局。在資本的刺激下,涌現出了愛回收、估嗎、回收寶等二手手機線上回收平臺。
這個原本不起眼的行業,正在“高調”起來。究竟這個行業有哪些“痛點”?資本入局會激活多大的市場?
手機回收,是一個“有貨”為王的賣方市場。以“估嗎”回收平臺為例,該平臺主要面向C端回收二手手機,其回收來的手機,95%當天售出,幾乎次日全部清倉。
“在二手機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估嗎’收到的二手機只會優先供給信譽好的大買家,很多中小商戶被攔截在門外了。”教工路百老匯數碼商城一位知情人士這樣說。
相對于線上供不應求的市場,線下手機回收的供銷渠道則復雜得多。據了解,線下手機回收將經過跨區域回收商—地區性渠道商—門店—流動黃牛等環節,***終流向C端用戶或拆分加工企業。
“在這條漫長的產業鏈上,充斥著信息不對稱和無處不在的灰色地帶。”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買賣,卻占據了手機回收80%的份額。據工信部官方數據,僅2014年-2018年,就有超過20億臺手機閑置。其中,10%的二手手機單價達到1000元,僅國內二手機銷售就有超2000億元的市場潛力。
然而,二手手機線上交易只有20%,大部分交易集中在線下。也就是說,線下回收是一個隱形而混亂的千億市場。水深,“魚兒”(線上平臺)就會被卡在河道里,游不起來。
如何激活這一塊市場?大家都在摸索中尋找一張進入二手機回收市場的“入場券”,“拍閑品”就提供了一個打通交易渠道的解決方案。
今年5月,“拍閑品”正式上線,聚焦被回收平臺忽視的小微商家:將線下B端貨源引導到線上,快速匹配成交。在服務人群和場景上,拍閑品一邊是數以萬計的散布中國城鄉的手機回收小攤兒、小店主、尾貨待出的手機專賣店;一邊是四處掃貨又苦于貨源不足的眾多買家。
對線下流通不暢的癥結開刀,“拍閑品”選擇了更適合3C產品回收市場的 “輕模式”:在線上時時公開供需信息,開放線上渠道,交易者更確定,匹配更高效,讓小而散的產業鏈迅速激發活力。
“拍閑品”上線******周,拍閑品注冊商家數量突破千人,成交金額超過百萬元,促成上千筆交易。
對于B2B回收平臺而言,為了盡可能多地促成交易,供應端和需求端的流量越大、平臺上流通的商品越多,也就越能產生規模效應。
在數碼產品回收這個賽道,老選手“估嗎”是低調的一個,在成立后的4年時間里,用戶量增長了10倍,成交額每年以100%的幅度增長,已成為回收平臺中的龍頭企業。
“估嗎”用戶主要是C端消費者,而屬杭州意象科技有限公司的“拍閑品”,則主要面向小微商家。估嗎和拍閑品創始人、董事長向方遜說:“估嗎平臺沉淀了眾多二手手機買家和賣家資源,對于實力雄厚、信譽好的用戶,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分級管理和維護體系,拍閑品有堅實的客源、貨源基礎和快速匹配交易的能力。”
千億級蛋糕必然吸引跟隨者入局,向方遜認為要從這個賽道跑出來,要具備兩方面優勢:“一是戰略資源協同,二是市場服務和運營能力,這兩方面能力,即使資本強力注入也是難以在短期內被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