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科教文衛、糧農等組織曾有調研預測,到2050年產業用紡織品需求量將比2000年增長10倍,包括代替一部分鋼鐵材料,而在此領域中,土工合成材料是主要方面......
種種跡象表明,土工布合成材料在未來必然會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目前,在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政策的推動下,經濟增長出現企穩的趨勢。雖然紡織工業在金融危機下受到了很大影響,但是已經出現了回升的跡象,尤其是在三布(牛仔布、絨布、無紡布)上,更是有突出表現。隨著國家4萬億投資功效逐步顯現、隨著《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推動,對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尤其是土工合成材料都會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處長曹學軍曾經透露,工信部有意愿對現有的產業用材料生產企業進行一次梳理,推薦一部分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從而為相關的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她代表工信部提出了希望:希望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創新能力,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為下游提供更全面的增長服務,保持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高工戴紅梅表示,與傳統的紡織行業相比,產業用紡織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品類型覆蓋了從環保過濾、建筑道路、醫用國防乃至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成為當前紡織行業的一大亮點。《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后,有大量內容涉及到產業用,雖然當前發改委專項中未對其考慮,但是在未來必然會成為重點關注對象。目前,企業需樹立信心,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只有如此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理事長朱民儒預測,未來國內土工布的發展將由以紡織技術生產為主的形式轉向以適應各種實際工程需要的形式,產品總的發展趨勢向系列型、復合型、綜合型發展;在未來3~5年,土工合成材料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15%以上,屆時我國土工合成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數量可望達到10億;非織造型土工織物的比例將由目前的55%提高至70%以上,與世界土工織物發展趨勢一致;各類重點工程所需的高質量、高檔土工合成材料的結構將大大改善,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
標準滯后成瓶頸
隨著土工合成材料技術和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相關的標準也應該與時俱進。
土工合成材料的巨大需求為該產業提供了廣闊市場,而相關標準的缺失和落后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造成國內企業的產品不能夠進入國家相關大項目或者國際市場。據了解,現行土工合成材料標準多是在1998年制定的,編制至今已有十多年,經過多年的實踐,無論在內容上或是模式上都亟待增補和改進。而且隨著土工合成材料技術和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傳統的檢測手段也不能夠滿足當前的市場需要,相關的標準也應該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