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100school.com/file/upload/201909/05/0952451342.png)
對于廣大使用及關注EOS R系統的影像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來說,對于佳能1推出RF卡口大三元一直都高度期待。佳能大三元憑借EF鏡頭陣營的一代代優秀產品,多年來樹立起難以動搖的用戶口碑,擁有數量眾多的使用者。如今,借助EOS R系統大卡口直徑及短后對焦距離等先天特性,佳能在RF卡口大三元上正在實現更多設計可能,進一步延續佳能大三元的傳奇。在相似或更小的鏡頭尺寸內,新的鏡頭將以F2.8恒定最大光圈,實現從15mm至200mm的更廣焦距覆蓋范圍,在光學表現上也更上一個臺階,并全部提供了IS影像穩定器功能,同時延續了大三元一貫的高可靠性和優秀的制造工藝。
兩款鏡頭提供對IS影像穩定器及Nano USM馬達的支持
借助EOS R系統大卡口直徑和短后對焦距離優勢,RF15-35mm F2.8 L IS USM以及RF24-70mm F2.8 L IS USM鏡頭具備更大的設計靈活性,因此兩款鏡頭也分別成為佳能首款配備IS圖像穩定器的全畫幅F2.8最大光圈廣角變焦鏡頭以及標準變焦鏡頭。在拍攝靜態照片時,兩款鏡頭與EOS R或EOS RP相機協作,可實現雙重檢測IS,在鏡頭IS功能工作同時,還可以通過相機CMOS圖像感應器的圖像信息中檢測抖動量。通過比較和分析這兩類信息,可以高精度地檢測和校正單靠鏡頭難以檢測到的低頻抖動(由于呼吸等引起的機身慢速抖動),從而可實現最大相當于約5級2快門速度的手抖動補償效果。而在進行短片創作時,同樣可通過相機的圖像信息來檢測鏡頭IS功能未進行校正的模糊量,同時通過RF卡口更強大的通信能力,可以對相機上的短片五軸數碼IS和具備IS功能的RF鏡頭進行協同控制,實現組合IS功能,獲得更強大的影像穩定效果。
配備Nano USM驅動馬達的RF15-35mm F2.8 L IS USM以及RF24-70mm F2.8 L IS USM鏡頭與EOS R系列專微應用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配合使用,可提供高速、高精度的靜止圖像自動對焦和安靜、平滑的短片自動對焦。兩款鏡頭同樣配有RF鏡頭上新增的控制環,通過控制環,可以根據使用需求,指定進行光圈、快門速度、ISO感光度和曝光補償參數的快速調整,從而實現在觀察取景器的同時進行更加直觀和快速的拍攝。
15mm超廣視角下的RF15-35mm F2.8 L IS USM,令創作視野再次拓展
EOS R系統的大口徑卡口和短后對焦距離特性顯著提高了鏡頭設計的自由度,因此,RF15-35mm F2.8 L IS USM在保持佳能F2.8系列廣角變焦鏡頭高畫質的同時,將最大廣角擴展至15mm。借助15mm超廣角,用戶可以獲得更具沖擊力的視角和透視效果,無論拍攝風光、建筑,都能進一步增強影像作品的視覺表現力,同時15mm超廣角對于在狹窄空間內進行拍攝也大有幫助。該鏡頭的35mm焦距則可獲得接近人眼的視角,可以兼顧日常街拍、美食、環境人像等生活影像創作。
![](http://t100school.com/file/upload/201909/05/0946524142.png)
作為佳能配備F2.8恒定最大光圈鏡頭的新一代產品,佳能RF15-35mm F2.8 L IS USM鏡頭應用了多種佳能新的光學技術,從而在整個變焦范圍內,實現了從畫面中心到邊緣畫質的再一次提升。該鏡頭采用12組16片鏡頭結構,應用了多達5枚特殊鏡片,其中通過3枚玻璃模鑄非球面鏡片,實現了大光圈鏡頭的球面像差校正、廣角鏡頭失真像差校正和變焦鏡頭的小型化,同時還使用了2枚UD(超低色散)鏡片,盡管最大廣角為15mm,仍可有效抑制色差產生,從而獲得高水準的清晰度。
為了在整個變焦范圍內實現更高畫質,RF15-35mm F2.8 L IS USM鏡頭應用了ASC空氣球形鍍膜以及SWC亞波長結構鍍膜技術。ASC空氣球形鍍膜技術在傳統的蒸鍍多層鍍膜之上形成了一層包含二氧化硅與空氣的鍍膜,利用空氣折射率低于光學玻璃的特性,通過在鍍膜中包含一定比例的空氣,從而實現了低折射率,特別是對近乎垂直入射的光線,可有效抑制因光反射引起的鬼影和眩光。SWC亞波長結構鍍膜技術則通過在鏡頭表面形成一個個小于可見光波長的楔形顯微結構,從而持續改變折射率,對于入射角較大的光線具有很好的抑制反射效果,可以減少在具有大曲率的鏡頭(例如廣角鏡頭)的邊緣周圍發生眩光和鬼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