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保險讓蝦農吃下“定心丸”
熊口鎮趙腦村是潛江******萬畝“蝦稻共作”示范基地,該村綠途蝦稻共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常洪介紹,在2010年,因旱澇急下,趙腦村近40畝田的商品蝦損失了一半,再加上遭遇病蟲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萬元。
蝦農在養殖過程中因災受損不是個例。熊口鎮馬長湖辦事處蝦農任文體從2013年開始養殖小龍蝦,目前養殖面積達20畝,每年純收入約有15萬。但是在養蝦的第二個年頭,由于天氣原因,他也曾遭受重創。
“2014年7月的一場暴雨,讓我的蝦塘出現潰口,3000多斤種蝦幾乎全部不見蹤影,投入的5.6萬元打了水漂。”任文體回憶道。
潛江市水產局總工程師陶忠虎認為,養殖風險并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為減輕養殖戶受自然災害和動物疫病等因素影響產生的畏難情緒,提高農戶們養殖小龍蝦的積極性,促進養殖業持續穩定發展,我市從2014年9月開始在全市‘蝦稻共作’重點養殖區域開展小龍蝦養殖保險試點。”陶忠虎說。
保險采取市政府補一點、農民出一點和人保財險貼一點的措施,保費標準為每畝40元,農民自掏20元,潛江財政補貼20元,每畝******可賠800元。
小龍蝦養殖保險一經推出便受到蝦農們的青睞。目前,趙腦村的萬畝“蝦稻共作”基地已全部投保。
“現在我們雖然能通過技術手段,將小龍蝦養殖的風險降到******,但是有些自然災害無法避免,小龍蝦養殖保險的出臺,讓我們蝦農都吃下了定心丸呢!”趙常洪說。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潛江分公司工作人員蔡洋介紹,小龍蝦養殖保險責任范圍主要是自然災害和病害,保險出臺后,蝦農投保意愿普遍較強,2017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潛江分公司為近2.8萬畝養殖面積提供了高達2240萬元的風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