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場圍繞著鋼鐵去產能大考即將到來。
2500萬噸,對于近兩年已完成的壓減數字而言,已是很小的任務量。不過,2018年鋼鐵產能應該“怎么去”,正在挑動著政府和企業的神經。
在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看來,“盡管只剩下2500萬噸左右的去產能任務,但越往后化解難度更大”。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期貨研究中心主任李燕杰則認為,“2018年鋼鐵去產能工作應該沒有特別的難度,現在大家對去產能的認識都比較一致”。
而現在,2018年去產能工作才剛剛開始。
去產能大考
2018年1月3日,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在其發布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一文中稱,2018年要繼續堅定不移抓好鋼鐵去產能工作,力爭提前完成“十三五”的上限目標。
根據《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十三五”期間,粗鋼產能在現有11.3億噸基礎上壓減1億-1.5億噸,控制在10億噸以內,產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提高到80%。而2016年已完成6500萬噸去產能任務,2017年也已超額完成5000萬噸任務,目前距離完成目標上限任務,已所剩不多。這意味著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五年任務有可能在三年內提前完成。
與此同時,在近兩年化解約1.15億噸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地條鋼”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鋼價持續上漲,鋼廠普遍實現盈利。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日前在2017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說,在“十三五”前兩年,鋼鐵去產能就已超過1.15億噸,成效非常顯著。2018年要做好重點地區的去產能工作,鞏固好取締“地條鋼”的成果,防止產能反彈,同時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工作。
大考難題
穩固、復產是2018年去產能中出現的重要關鍵字。在歐冶云商首席分析師曾節勝看來,穩固供給側改革的效果是今年***為重要的事情。去年以來,鋼廠利潤較高,鋼價持續走高,很可能會刺激部分企業復產,不合規的“中改電”也會對鋼市構成一定威脅。
“盡管接下來鋼鐵去產能任務所剩不多,但越往后難度會更大些。而且,從政策層面來看,今年重點應放在維護前兩年去產能和取締‘地條鋼’的成果,嚴防死灰復燃。”王國清說到。
對于鋼鐵大省河北而言,今年計劃在2020年之前再壓減鋼鐵產能2000萬噸左右,總的鋼鐵產能控制在2億噸左右。1月5日,河北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盡管,地條鋼在2017年去產能中逐漸推出歷史舞臺,但鋼廠同質化競爭依然困擾著眾多企業。
曾節勝說,目前產能過剩只是暫時性消解,更為重要的是,整個行業集中度偏低、同質化競爭嚴重以及潛在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并未見改善。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粗鋼產量為80837萬噸,同比增長1.2%。其中,前十大鋼鐵企業累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產量比例為35.9%。
根據《規劃》,目前中國鋼鐵企業數量眾多、高度分散,是造成行業惡性競爭的主要因素。“十二五”期間前10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要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前10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提高到60%。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60%至70%的產能要集中在10家左右大型鋼鐵集團中。“目前鋼廠贏利較好,但集中度偏低,總體債務水平偏高,重點鋼廠資產負債率仍高達68.7%。鋼企債券也不受歡迎,銀行對債轉股敬而遠之,2018年鋼企去杠桿是一個重點,也會是一個難點。”曾節勝說。
依靠市場去產能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說,“在政策層面上,2018年應該不會出現像取締‘地條鋼’那樣大刀闊斧的動作了”。
他認為,2018年鋼鐵去產能更傾向于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去掉一部分產能,比如在環保加碼、去杠桿的同時,之前保持良好盈利的鋼廠肯定能生存下去的,相反,無法適應新環境、新變化的鋼企自然會慢慢淘汰。“國家對不合規產能的監管應該不會放松。這分為三個方面,一是之前遺漏的鋼企或其內部不合規產能盡量去干凈;二是違規鋼企死灰復燃偷偷生產的現象徹底遏制住;三是防控產能置換。”上述業內專家對記者談到。
曾節勝認為,2018年的黑色展望不甚樂觀,從宏觀角度來看,2018年大宗原料確實沒有上漲的基礎。一是中央去杠桿定調,只有跌價才能去杠桿,行情好的話市場只會瘋狂的加杠桿,去年出現的瘋狂置換電爐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國減稅舉措也會對中國企業影響較大,原材料成本上漲,比國外成本高出許多,此外人力成本,中國留住制造業當中******份額的外資幾乎沒有優勢。所以從留住外資的角度來看,2018年大宗原料價格也是有大幅降價的需要。”曾節勝表示,“如果今年市場按照這種預測來走,可能依靠市場本身就能攔住一部分新增置換產能,也會淘汰一部分盈利較差的企業,這將有助于今年工作的開展”。
除此之外,“依法依規退出和引導主動退出要同時并舉。要依靠環保、質量、安全和技術等嚴格執法,倒逼違規產能退出,同時通過完善獎勵政策,引導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轉型轉產、國際產能合作等方式,退出部分產能”。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
產能置換要踩“剎車”
對于鋼鐵行業而言,此前,幾度陷入了項目越限越多、產能越關越大的怪圈,國家出臺的有關鋼鐵產業的明文規定和政策,反而成了依法依規建設鋼鐵項目的“緊箍咒”,違規產能大量增加。
“2018年能否控制住產能置換,踩住‘剎車’事關去產能的成敗。否則,前期去產能的成果很可能就會被各種明目置換的產能給吞噬掉。”上述不愿具名的專家對經濟觀察報說到。
不過,“由于近年來地方實體經濟并不太景氣,各地財政稅收壓力較大,要控制住產能置換,今年面臨的阻力很可能會比較大”。他講到。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在1月3日發布的文章中強調,2018年要抓好產能置換審核關,嚴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鋼鐵產能。同時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確保完成去產能目標任務,為鋼鐵行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據徐文立介紹,目前在鋼鐵產能置換方面存在著置換范圍不清晰、沒有嚴格執行產能置換的比例要求,普鋼特鋼產能折算系數差別較大等問題。“2018年要嚴控新增產能,防止產能反彈。2017年以來,企業效益大幅提升,各地不同程度出現了停建項目復建要求,新增產能的苗頭顯現。防止新增產能成為取締‘地條鋼’后鋼鐵行業面臨的又一個挑戰性的工作。”據徐文立透露,工信部已制定了新的產能置換文件,即將正式對外發布,并有望從2018年開始實施。
曾節勝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剩下的2500萬噸左右的去產能任務主要是表內企業。河北省今年起碼要去600萬噸到700萬噸鋼鐵產能,其余省份實際上也沒剩多少,但問題是地方有可能通過產能置換增加產能,也可能會虛報一些產能。這意味著很大程度上2018年去產能會存在一定的貓膩和水分。
“鋼鐵產能有一些是交叉的,現在原則上應該不會讓這些產能重新上,可能會轉移到西南、西北等地區。把這些產能去掉,對河北這個鋼鐵大省來說阻力會相對較小。”曾節勝說。
潛在的復產“欲望”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產能增長的風險應該是很大的。重點是表內大企業的增產復產問題,表外即便有一部分漏網之魚,那也是短暫的,基本上很難再復蘇。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人都在關心2018年電爐的復產。“政府對電爐是鼓勵的,但對違規且未經過批準的電爐是不允許的,況且政府對中改電也制定了諸多限制。”曾節勝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經測算,預計今年電爐復產規模大概在2000萬噸左右。
工信部在前述文章中稱,2018年要繼續做好布局優化和公平市場環境創建工作,系統研究支持電爐鋼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鼓勵現有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轉型為電爐企業。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副秘書長王方杰也對經濟觀察報坦言,“明年電爐鋼肯定是要增加的,這也是去產能工作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
不過,李燕杰認為,“新增產能這方面并不太看好,今年這些電爐到底能不能投產,還有待觀察,或者說不能抱太大希望。2018年主旋律應該是去杠桿”。
中國聯合鋼鐵網總編胡艷平對經濟觀察報說,2018年產能的增長會受到很多壓制,國家應該會不斷加碼,打壓潛在產能的苗頭。“盡管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會有一些偷偷摸摸的非法經營行為,但環保風***已席卷全國,環保舉報漸成常態,對污染企業的打擊和整治力度空前,這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胡艷平說到。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今年去產能要精準施策,抓好重點地區去產能。地方要以處置“僵尸企業”、去除低效產能、關停不符合規劃的產能為重點,避免“一刀切”。同時建立打擊“地條鋼”長效機制,始終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今年1月1日起,中國******部體現綠色稅制的環保稅法已正式實施,鋼廠環保成本和環保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在北京京誠嘉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東看來,這樣可以倒逼那些不規范的企業改進技術、調整結構,與正規的國有企業回到同一起跑線上進行競爭,應該是2018年鋼鐵企業的一個調整思路。”
工信部在前述文章中強調,2018年要繼續推進鋼鐵工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供給質量,推進鋼鐵產品向中高端邁進。以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為抓手,逐步探索和形成全行業可推廣、可復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普及先進適用的節能環保工藝技術******,提升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于2018年即將開始的鋼鐵去產能工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劉振江認為,首要目標是違法違規的劣質企業,預計2018年鋼鐵產需總體穩定,但在去產能取得重大突破和決定性勝利后仍要繼續深化,特別是防止產能死灰復燃。同時要降低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否則就難以擺脫為銀行打工的被動局面。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