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綠色建筑’美譽的鋼結構建筑,近年來在我國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廠房、機場、倉庫、餐廳、體育館、大型市場和收費站等工程建設中。伴隨著鋼結構技術瓶頸的不斷突破和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推進,鋼結構產業在我國蘊藏巨大商機。”日前,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尹敏達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鋼結構建筑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這樣的評價。根據我國新的產業政策,“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逐步提高鋼結構建筑在民用和工業用工程項目的比例,使鋼結構產量占全國鋼總產量的比例不斷提高。
之所以稱鋼結構建筑為“綠色建筑”,主要基于其作業特點和回收優勢,即鋼結構工程大部分在工廠作業,因此減少了施工中的噪音干擾。同時,鋼結構工程采用干作業,可大大減少自來水、水泥用量,避免水污染。在建材回收利用方面,鋼結構建筑中的鋼材在房屋拆遷時,不僅搬移方便,而且經過簡單處理后可全部回收。除此之外,與混凝土建筑相比,鋼結構建筑還有一系列優勢,包括:質量輕,強調高,結構跨度大;抗震性能強;梁柱截面較小,可增加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積;施工工期短,可降低投資成本。
**近20年來,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大大推動了鋼結構技術、產業和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國鋼結構資訊網提供的相關數字顯示,2008年,我國鋼產量超過5億噸,鋼結構產量超過了2000萬噸,僅占鋼總產量的4%;2009年、2010年,我國鋼結構的總產量分別達到了2300萬噸和2600萬噸,盡管呈逐年增長之勢,但占鋼產量的總量仍很小。“目前,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在整個建筑市場所占的比例都較高。以地震頻發的日本為例,其住宅全部采用鋼結構建設而成,原因就是鋼結構建筑的高抗震性和環保性。但現階段在我國,鋼結構住宅微乎其微,更別說在地震多發區廣泛建設鋼結構建筑了。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傳遞出了這樣一個信息,即我國鋼結構建筑可開拓的市場空間還很大。”上海市金屬結構行業協會秘書長李肇凱這樣補充說道。
盡管鋼結構建筑優勢多多,但其弱點也不可小視,主要為防火性差、易銹蝕等。業內專家說,當溫度達到400攝氏度時,普通鋼材的強度會極大地降低;當溫度達到600攝氏度時,普通鋼材會失去承載力。除此之外,部分已建和正在建的鋼結構建筑質量不穩定,也在相當程度上考驗著鋼結構建筑的發展能力。據悉,導致鋼結構建筑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有兩點很突出:一是我國鋼結構產業至今未形成獨立的產業鏈,缺乏專門的施工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同時與之配套的相關材料研發力度也不夠;二是與工程相關方質量意識不強,不按規定操作、施工和使用建筑材料及工程有關。目前,在大型鋼結構建筑設計上,我國力量還相對薄弱。而鋼結構住宅之所以在國內還沒得到認可,與長期以來消費者更習慣居住混凝土建筑住宅有關。另外,單體鋼結構住宅施工成本高,也影響了其發展。但專家認為,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可以獲得更大的性價比,正因為此,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摩天大樓都是鋼結構建筑。
這些年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鋼結構產業,吸引了許多建筑公司涉足其中,比如北京城建集團等,它們憑借技術實力、施工力量和品牌影響力等,承建了不少的鋼建構工程,像鳥巢、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等。尹敏達介紹說,目前,我國獲得一級鋼結構施工資質的企業就達3000多家。同時,一些其他領域的領軍企業也紛紛進入該領域,比如鋼鐵生產企業寶鋼集團就將在近日成立鋼結構建筑公司,遠大空調也開始著手生產與鋼結構建筑有關的產品等。
近10年來,為了促進我國鋼建構產業良性發展,不斷提高其質量,我國制修訂了一系列與鋼結構有關標準和規范,如《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版)、《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等,它們的出爐,為我國鋼結構產業發展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基礎。與此同時,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也在業內啟動了專門人才培養計劃,并通過定期舉辦鋼結構建筑質量分析會等,引導企業注重質量和安全,用優質工程使鋼結構建筑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特別在越來越多的民用住宅中看到鋼結構建筑的身影。
總之,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優勢,揚長避短,打造精品鋼結構工程,是未來幾年我國鋼結構產業發展的方向。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