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承壓能力
現階段,透水混凝土作為一種新型混凝土材料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應用范圍逐漸擴大,極大程度地減少了建筑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利于綠色建筑的發展。當然在其發展的同時也會面臨質疑聲,如:其承壓能力是否夠強?是否能夠過車?為此,本文就透水混凝土相關力學因素進行簡要介紹,幫助大家消除疑問。
透水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應用的是硅酸鹽水泥,這一水泥的強度比較高,為42.5。在骨料的選用上基本都會選擇碎石以及普通的砂石,也有的選擇浮石或者陶粒等。在選擇原材料的過程中,對于骨料粒徑的確定非常關鍵,在這一技術指標的過程中,需集中思考的因素就是混凝土結構的厚度要求以及整體強度要求。為了確保混凝土材料所具備的透水性能可以滿足相關要求,在生產材料的時候通常將骨料的粒徑控制為10~20mm的水平。透水混凝土生產與制作透水混凝土材料的過程中,主要利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材料、水、集料以及外加劑,確保透水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在制作的過程中按照科學的比例去搭配各種材料的用量。水泥、水、細沙這三種材料混合之后會形成膠體,均勻的覆蓋在骨料的表面,進而產生膠結層,將骨料有效的連接到一起,形成比較穩定的結構。膠結層的厚度通常不大,骨料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空隙,所以在硬化之后,混凝土材料的內部就會存在蜂窩狀的結構。通常情況下來講,混凝土材料內部的蜂窩狀結構的直徑都處于1mm左右,此時在雨天或者路面積水的情況下,雨水就會沿著蜂窩狀結構滲透到地下,進而產生需要的透水性能。從透水混凝土材料的結構上來看,其在受力的過程中,骨料之間的膠結點就是力傳遞過程中需要的介質,相比于骨料自身所具有的強度,硬化之后的水泥漿所呈現出的強度是比較低的,骨料表面形成的膠結層是比較薄的,這也就使得骨料之間的膠結點是容易出現破壞的位置。所以,在進行透水性混凝土材料的生產與應用過程中,不僅要集中思考混凝土材料的空隙情況,還要集中關注如何有效增加膠結點的面積,增加膠結層的厚度,使得混凝土材料的強度更大。為了增加膠結點數量,通常情況下都會加入一定量的細粒徑骨料,也會增加膠結材料的用量,進而達到加大粗骨料之間的接觸面積,實現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內部結構中膠結層總面積的提高。
因此,不同場景適用的厚度不同,承壓能力也不同。 具體如下:適用于輕型車以及廣場方案設計(單位:mm) 透水面層:(40mm-60mm) 透水底層:(60mm-100mm) 砂墊層:(30mm-40mm) 碎石墊層:(150mm-200mm);適用于消防車道以及重型車輛方案設計(單位:mm) 透水面層:(50mm-80mm) 透水底層:(150mm-220mm) 碎石墊層:(200mm-400mm);適用于機動車道以及公交車站方案設計(單位:mm) 透水面層:(40mm-60mm) 透水底層:(60mm-80mm) 非透水底層:(100mm-150mm) 碎石墊層:(200mm-400mm)